活血化瘀汤加减方解-活血化瘀汤组成

 想要活血化瘀的话,是有很多方法可行的,情况严重的需要通过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对于情况不是很严重的,可以通过一些食疗方来进行缓解,那么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疗方到底都有哪些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四道食疗方来帮助大家活血化瘀。

  1、桃仁桂鱼

 材料:准备十克泽泻,六克桃仁,一百克桂鱼。

 做法:先将桂鱼去鳞、腮、内脏,接着与桃仁、泽泻一起,加入葱、姜等调味料,一同炖熟就可以了。可以食鱼喝汤。

 功效:食用桃仁桂鱼能够改善气血,活血化瘀,除湿通窍。

  2、黑豆红花饮

 材料:准备三十克黑豆,六克红花,三十克红糖。

 做法:先将黑豆拣去杂质、洗净。接着,把黑豆、红花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把黑豆直至熟烂,除去黑豆、红花留汁,加红糖搅匀就可以了。每日服两次,每次服一杯,约10-20毫升。

 功效:服用黑豆红花饮可以美容养颜,增强体质,活血化瘀,非常适合气血不足的人进行服用。

  3、刀豆壳散

 材料:准备适量老刀豆壳。

 做法:将老刀豆壳焙干研末就可以了。每次10克,用黄酒调服,可连用5日。

 功效:食用刀豆壳散可以提高免疫力,和中下气,活血散瘀。

  4、川芎煮鸡蛋

 材料:准备两个鸡蛋,九克川芎,黄酒适量。

 做法:把锅置火上,加300毫升水,再放入鸡蛋、川芎同煮。直至鸡蛋熟后取出去壳,复置汤药内,再用文火煮5分钟酌加黄酒适量。起锅就可以了。吃蛋饮汤。日服一剂,5剂为一疗程,在行经前3天开始服。

 功效:食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温补身体,改善气血,活血化瘀,非常适合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之人进行服用。

 上述为大家推荐的这四道食疗方是非常具有保健作用的,尤其是对于活血化瘀的效果非常的理想,所以大家如果想通过一些食疗方来活血化瘀的话,那么这几道食疗方绝对是你理想的选择。这些食疗方的做法也并不复杂,如果想自己动手制作的话,那么可以参考上文的讲述来进行。

总感觉浑身疼?可能体内有“瘀”,1个方子,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一、治多发性疖肿秘方(6首)

1.1归芍地甲汤

来源张怀亮,《国医论坛》(4)1987年

组成当归15克,赤芍12克,熟地20克,山甲、连翘各12克,丝瓜络、生黄芪各30克,皂刺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养血活血,透脓通络。

方解方中熟地、当归滋养阴血;赤芍、丝瓜络活血通络;连翘清热解毒;生黄芪、山甲、皂刺托里消肿、透脓生肌;且黄芪固护卫表而抗御外邪;山甲性善走窜,专于行散,长于通达经络;皂刺辛散通经,具有很强的温通散结作用,对于疮疖具有迅速消散之功。合而用之,可清热解毒,透脓外出,养血活血,通达经络,颇切病机,故不失为治疗多发性疖肿的一张良方。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大便燥结者,加大黄9 25克;小便赤涩者,加木通15克;心烦急躁者,加焦栀子30克;舌红者,加丹皮10克;苔黄口苦者,减黄芪,加黄连10克;苔白腻者,加生苡仁30克。

疗效治疗9例,用药平均8剂,均获痊愈。

附记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抗生素及外用药。忌食辛辣鱼腥之物。

1.2仙遗地黄汤

来源曹恩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仙遗粮15克,生地、紫花地丁各12克,白鲜皮、苦参各10克,紫草、白芷、丹皮各6克,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8克,泽泻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排脓内托,透邪解毒。

方解方中仙遗粮甘淡平,清热利湿、解毒祛风,经临床实践,治疗反复发作之疮疡湿毒有效;生地黄甘寒苦,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与仙遗粮同为方中主药;配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丹皮、紫草凉血散血;白鲜皮、苦参、黄芩、黄柏祛风清热燥湿;泽泻甘淡,专功利湿行水、导热下行;白芷轻宣发表、祛风散邪,全方共奏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之效。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风热上犯,热疖多在头面者,加山栀、防风、野菊花;湿热,疖多在身体下部,加败酱草、黄柏、苍术;热毒内盛,加生甘草、大青叶、生石膏;阴虚内热,加地骨皮、银柴胡、知母、石斛;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熟地、甘草;皮肤并发湿疹,加地肤子、车前子、六一散。

疗效治疗多发性疖肿200例,全部治愈(服中药期间一概不用西药)。服药最少6例见效,最多46剂始瘥,平均服药17剂。

1.3消疖汤

来源云,《浙江中医杂志》(8)1985年

组成昆布、海藻各9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各15克,赤芍、黄芪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解肌肤热毒,行瘀散结消肿。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疖肿的形成系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痰气瘀血凝集而成。方中昆布、海藻咸寒软坚、泄热行水;赤芍行气散结;蒲公英、紫花地丁清解肌肤热毒;白茅根清热祛湿,且赤芍、茅根还有凉血行瘀之功;黄芪益气托毒固表,诸药合用,治疗小儿多发性疖肿,疗效颇佳。

主治小儿多发性疖肿。

疗效治疗41例,服药3 9剂,平均4.6剂,结果痊愈(疖肿消失,3个月无复发)29例,显效(疖肿消失,3个月内有少量复发)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8%。

1.4解毒消肿汤

来源张生华,《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年》

组成甘草、紫花地丁各30克,金银花、连翘、皂角刺、丹皮、黄芪、生地、赤芍、白芷各10克,大黄3 5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此方7 10岁小儿剂量。可视年龄大小进行适当增减。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益气凉血、托毒拔脓。

方解方中重用甘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辅以金银花、连翘以增解毒消肿之功;丹皮、赤芍、大黄凉血解毒;黄芪、皂角刺、白芷益气托毒拔脓。诸药合用,攻补兼施而以攻邪为主,经临床证实,本方对多发性疖肿有较好疗效。对反复发病者,应坚持服用,可收全功;大便溏泻者,一般不必停药。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发热者,加生石膏;经久不愈、气阴两伤者,重用黄芪,并加石斛、玄参、白术、茯苓;挟暑湿者,加香薷、六一散、车前子。

疗效治疗49例,同时配合局部切开,引流等外治法。结果痊愈41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达100%。

1.5疖肿汤

来源李林,《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年》

组成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紫花地丁、连翘、石斛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数次频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方解方中以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佐以石斛滋养胃阴,以防苦寒药败胃之弊。再结合临床辨证,适当配合仙方活命饮,四妙汤等成方,并辅以外治,切合病机,配伍恰当,可适用于各期多发性疖肿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还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而诸如穿山甲、皂角刺的消肿排脓作用,生黄芪的托毒排脓、益气收敛作用以及外用法的拔毒生肌作用等,更是单用西药抗生素所难以实现的。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红肿,加皂刺、花粉、浙贝母;有脓,加当归、山甲;脓稀,加黄芪;痛甚,加乳香、没药;便溏,加山楂;便秘,加大黄、瓜蒌仁;硬结经久不破溃者,合用仙方活命饮;经久不愈,体虚毒甚,续发不断,脓稀不稠者,合用四妙汤;疖肿初起,局部外用三黄膏;脓已成或已破溃,外用青银膏或九一丹;溃后流水,则用九华膏。

疗效治疗85例小儿多发性疖肿,用药2 3天即明显好转,疗程平均为1 3周,结果治愈率为87.5%,有效率为91%。

1.6托补消炎汤

来源汤琢成,《四川中医》(6)1986年

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鱼腥草、千里光各30克,黄芪、党参、连翘各20克,川连10克,甘草6克(儿童用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2次。

功用托补消炎。

方解多发性疖肿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皮肤化脓性疾病,多缠绵难愈。本病的发生,多因外受风热,湿热,暑热之邪,继而化火化毒,热毒壅聚或兼有内郁湿热,营卫不和所致。方中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鱼腥草、甘草清热解毒;川连、千里光解毒燥湿;黄芪、党参益气托毒,共奏托补消炎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鱼腥草、白头翁、川连、黄芩、黄柏对金**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的功用。加丹参以活血祛瘀,配甘草以增强药力,重用黄芪、党参及白术,大补正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使“气血旺而外邪不能感”,有经治愈后不再复发之功。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凡内郁湿热较重者,酌加黄芩、黄柏各15克;对治疗过程中仍有新发者,酌加白头翁、丹参各20克;有气血两虚者,加白术20克,并加大黄芪剂量至30克。局部外治,可加用三黄洗剂及芙蓉膏。治疗中一律停用西药。

疗效汤一鹏报道,用本方治疗多发性疖肿60例,病程均在3个月左右,最长1例达5年。结果治愈48例(占80%),有效10例(占16.7%)。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治愈者中,最多服药35剂,最少7剂,平均服药20剂。

二、治痈疽秘方(11首)

2.1加味三星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元参15克,焦山栀9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

方解发疽,以阳实证居多,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配以元参、焦山栀泻火清热,以增清热解毒之功,且无寒冷郁遏之弊。全方药专效宏,奏效颇佳。

主治发疽(脑疽),证见初起红肿焮痛,根盘坚硬高突,形寒身热,或高热不解,脉弦或洪数,苔白腻或黄腻。

加减便秘热结,加生首乌9克,以清热解毒而通利大便;局部坚肿殊甚,加炙山甲、皂角刺以消肿透脓;湿重者,加藿香、川朴、茯苓、滑石等以化湿渗湿。

疗效临床多年使用,效果颇著。

2.2鹿角托里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鹿角胶(或鹿角片)9克,生黄芪、白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金银花15克,远志肉、生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温扶督阳,托里排脓。

方解方中以鹿角胶(或鹿角片)温阳而解阴寒郁结之滞;芪、归、芍、草相伍以益气和血而兼有托毒透脓之功;并以金银花解毒清热;远志温行散结,使之阴寒渐解而脓毒得以透达。阳复、毒清则疮自愈。

主治发疽(脑疽),症见疮色暗干塌,麻木不仁,畏寒少热,神疲纳呆,脉沉细无力,属正虚阴涸之证。

加减如阴盛火亢,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克,并倍用生芪。

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2.3黄芪托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生黄芪23克,当归身、陈皮、泽泻各6克,生白芍、广郁金各5克,怀山药、金银花、白茯苓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托毒,排脓去腐。

方解痈疽成脓腐溃,正虚不能托毒,根盘散漫不收,脓稀而腐肉不脱,治宜益气托毒、排脓去腐。方中生芪补气,配以归芍具有排脓托毒之功;合山药健脾,能助新肉生长;郁金理气与当归并用,有行血消肿之效;配以金银花解毒;茯苓、泽泻利湿,故能托毒消肿,去腐生新,符合疮疡溃后病机。本方用于统治一切溃疡的托毒排脓之用,施之临床,均有确效。阴疽则脓出清稀,腐肉不脱,本人每在温阳托毒汤及黄芪托毒汤的基础上,根据辨证情况而加减施治,每收良效。

主治阴疽脓出清稀,正虚不能托毒,根盘散漫不收,腐肉不脱。

加减如食欲不振,加焦六曲12克,炒蔻仁、枳壳各3克;睡眠差,加炒枣仁12克;血虚,加制首乌9克。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

2.4舒筋活血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川楝子9克,炒元胡、当归尾、陈皮各6克,川连1克,赤芍4.5克,制乳没9克,生甘草2克,忍冬藤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活血,舒筋通络。

方解髂凹流注,儿童及妇女罹患居多。多因外感湿热或感染所致。终成邪毒郁结、气血凝滞之证,故方用川楝子泻湿热,而入肝舒筋;配元胡活血行气,通滞止痛,同为主药;少佐川连清火解毒;辅以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而定痛;忍冬藤、甘草解毒通络,合用共奏理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本方用药,量轻而效佳,一般服药后,痛止而挛急之筋渐弛,然后随症理气化瘀适当施治,每多得消散之效。

主治髂凹流注、每伴大腿挛缩现象。

加减若气滞甚,加木香3克,青皮6克,制香附9克;坚结瘀阻,加桃仁9克,红花3克,皂角刺4.5克;热重,加天花粉9克,川连倍用;湿重,加赤苓、生苡仁各12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2.5归芪解毒汤

来源唐汉钧,《名医方录》

组成当归、丹参、黄芩、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生黄芪15克,赤芍、金银花、连翘各9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消肿,托里解毒。

方解痈疽(有头疽)热毒型多见于中壮年正实邪盛。方用当归、丹参、赤芍和营活血;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生芪益气托毒,与活血药同用,其托里解毒之功尤著;穿山甲、皂角刺攻坚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消肿,托里解毒之功。本方重在解毒消肿,以托里为辅,用于热毒型痈疽之症,每收良效。

主治热毒型痈疽(有头疽)。

疗效治疗32例,均获痊愈。疗程最短15天,最长60天。

2.6扶正解毒汤

来源唐汉钧,《名医方录》

组成党参12克,白术9克,云苓12克,生甘草3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川芎、赤芍、金银花、连翘、黄芩各9克,黄连6克,皂角刺、穿山甲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荣,清热托毒。

方解年迈体虚,气血不足之正虚型痈疽(有头疽),多见于年迈或久病体虚之人。治宜益气养血,清热托毒。本方系由八珍汤加味而成。方用四君(参、术、苓、草)补气,四物(归、地、芍、芎)补血,合之为八珍汤气血双补以扶正;加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皂角刺、穿山甲攻坚消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荣、清热托毒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正虚型有头疽(痈)。

疗效治疗52例,结果痊愈51例。1例因年老体虚并发紫癜性肾炎而于肾功能衰竭。

2.7养阴清托汤

来源唐汉钧,《名医方录》

组成生地15克,麦冬、白芍、天花粉各12克,玄参9克,黄芪18克,皂角刺、穿山甲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阴生津,清热托毒。

方解阴虚型有头疽(痈)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治宜养阴生津,清热托毒。方中以生地、麦冬、白芍、天花粉、玄参养阴清热;黄芪益气托毒;皂角刺、穿山甲攻坚消肿,合黄芪以托毒外出。故用之临床,每收良效。

疗效治疗45例,结果痊愈44例,1例于败血症。

2.8双活祛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羌独活各3克,防风3克,大秦艽、当归各9克,赤芍5克,制半夏6克,白芷3克,细辛1克,忍冬藤、炙僵蚕各12克,白茯苓、川牛膝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解表祛寒,活血消肿。

方解阴疽之成,多因素禀体虚,抵抗力低下,外受风寒湿邪侵袭,蕴结在里,致使气血凝滞,不得宣散而发,或因 情感 内伤,肝气郁结而致。故方用羌独活、防风、细辛、白芷以解表祛风寒,用量宜轻,其旨不在于发汗,而在开腠宣通;佐以当归、白芍活血;僵蚕散结,秦艽祛风湿,合之以达祛邪消肿之效。为外邪所致本证的内消方。

主治阴疽初起(深部脓肿早期),局部色白坚硬、不痛或似有酸痛、形寒、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属半阴半阳之证。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效果甚佳。

2.9和营托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生西芪9克,川桂枝4克,炒当归9克,赤白芍9克,炙甘草6克,忍冬藤12克,陈皮6克,白茯苓9克,炙僵蚕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和营,托里消肿。

方解深部脓肿,部分表邪已解,而局部硬结。方中以生西芪益气;当归、赤白芍养血活血;配以桂枝、甘草调和营卫;忍冬藤解毒通络;陈皮理气;僵蚕散结;茯苓利湿,从益气和营而达到温经通络、解凝散结之功,寓扶正祛邪,以使内消或移深居浅为目的。此方并可用于溃后的坚肿不消,亦能取得消肿托毒之效。

主治深部脓肿。部分表邪已解,而局部硬结,根盘散漫,尚未成脓的。脉弦细或沉细有力。多因正气不足,不能化毒行消或无力托毒。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2.10透脓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生黄芪12克,当归身、白芍、皂角刺各9克,忍冬藤12克,炙甲片4克,甘草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托毒透脓。

方解深部脓肿,失治酿脓,每见寒化为热。既失内消之机,当透脓达外为法,移深居浅,而不致内陷筋骨。方用生黄芪益气托毒;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合之为用则托毒透达之功尤著;辅以忍冬藤、甘草节解毒通络;山甲片、皂角刺攻坚排脓,以助透达之力。合用共奏托毒透脓之功。

主治深部脓肿化脓期。加减随证辅以外治之药,其效始著。

疗效屡用效佳。

2.11疏气消肿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炒柴胡、川芎、赤芍各4克,当归、青皮、炒枳壳各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全蝎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和络,活血散结。

方解胁肋深部脓肿,大多因 情感 内伤所致。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柴胡、青皮、香附、枳壳理气解郁行滞;辅以忍冬藤解毒通络;全蝎搜风散结。其中柴胡、青皮并为胁肋部位的引经药,用以引导各药直达病所,疏理气机,通行脉络,而得内消。

主治深部脓肿(胁疽、肋疽)。

加减若局部皮肤微热,或舌苔燥腻,脉见弦劲,为郁久化火之兆,势将酿脓,此时宜加丹皮6克,焦山栀9克,龙胆草2克,茯苓12克以清泻郁火,力求内消。

疗效临床屡用,屡收卓效。

附记上述所选凌氏之方,亦为笔者所常用。笔者临床运用,曾多以古方加减为治,虽屡见效验,有的并不够理想。自得凌氏之方,验之临床,每收佳效,疗效较前有所提高。确为临床经验之良方。病邪有深浅,证情有轻重,加之病情之发展演变,有的很难以一方而收全功。故多备选数方,以供临证随证选用,加减施治,守一方或随证更方。务使方证合一,治无虚投,疗效始著。

一个活血化瘀的千古名方

中医上有一句话叫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我们的身体之所以会出现疼痛,比如头痛、胸口痛、背痛、腿痛、胃痛,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不通了以及疼痛的那个部位没有得到足够的气血荣养。

而导致不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体内出现气滞,或者有痰湿都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疼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引起不通则痛的病因,那就是“瘀血阻络”导致的疼痛。

体内有“瘀”导致的疼痛 多见于长期疼痛的患者 ,临床上多表现为 每次疼痛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比如头痛,每次都是太阳穴附近痛,胸痛,都是心口疼,而且 痛如锥刺,或青筋暴露,疼痛的程度白天轻,晚上加重,并多伴有舌质紫黯或舌下脉络青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这种现象以及导致疼痛的病因病机,早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系统的论述,《素问·举痛论篇》记载:“经络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充分说明了气血不通是引起疼痛的原因之一。

乐启生中医团队指出,人体的络脉具有运行气血,输布津液等功能,它是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枢纽。气血津液只有流经络脉,进行渗濡灌注,脏腑器官才能发挥正常功能。而络脉微细迂曲,交错纵横,分布于人体全身,一旦气血津液流通受阻,气机不畅,郁滞经络,便形成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长期相互交错,最终络脉失和,不通则痛,出现疼痛症状。

打个比方,人体内的经络就好比一条条遍布城市的自来水管道,如果某个地方的水管淤堵了,那个地方就没有水用,居民日常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血液是全身营养物质运行输布的重要载体,在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能量转换、养分吸收等涉及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血液微循环出现障碍、血液动力学障碍或血液流变学异常均会影响血液运行输布的功能,进而影响机体代谢、营养物质吸收等功能。

因此,当瘀血阻滞在我们的胸中时,通常会导致胸口疼痛;瘀滞中焦脾胃,就会表现为脘腹疼痛;瘀阻胞宫,则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明显或月经伴有血块。

那么,面对瘀血阻络导致的疼痛,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在中医辩病与治病的认识中,“瘀”导致的疾病病情多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这与“瘀”既可以作为病理产物,也可作为病因致病有关,“瘀”好比呕吐物,我们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呕吐,而呕吐的过程中,看到呕吐出来的东西,闻到其气味,又会进一步加重呕吐。

因此,也正如中医所讲“久病必瘀”,当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及早重视并调理改善是防止疾病变得迁延难愈的关键。

而如果经辨病辨证明确为“血瘀”导致的疼痛,临床上可采用血府逐瘀汤作为基础方加减调理改善。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该方由当归、生地、红花、桃仁、枳壳、赤芍、桔梗、川芎、柴胡、甘草、牛膝组成,常用于血瘀诸症,比如血瘀导致的头痛、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小儿夜啼、心悸等。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长期头痛、胸背痛的患者除伴有“血瘀”的病理要素外,还多兼杂气虚、气滞等病理状态,因此,需要结合实际病情灵活加减,切不可直接照搬该方使用。

举个例子,比如此前来诊的一位49岁的女性患者,吴女士自述2年前劳累后、生气后出现阵发性胸闷,胸痛,此后便反复发作,每次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来诊前3天疼痛较之前加重,连及肩背,痛如针刺固定不移,伴心悸、胸闷,其舌象可见舌质紫暗;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故治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郁金、木香、枳壳、姜黄、延胡索、炙甘草、三七粉 (冲服)。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

二诊:吴女士自述服上方后,胸痛、胸闷减轻,偶尔还有心悸;观其舌可见舌质暗;考虑到上方行气活血药久服后可耗伤正气,尤其是木香辛香走串之效显著,故去木香;并结合症状改善情况,加黄芪、桂枝,以温阳益气,增强益气活血、温通心脉的功效。

三诊:服上方7剂后,吴女士诉目前稍有胸闷,已无胸痛发作;舌象基本正常,以上方为基础方,稍调整用药,嘱继续服7剂巩固。

在这一案例中,针对吴女士的病情,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则,全方中以丹参为君药,取其活血化瘀,祛瘀不伤正之效。三七善活血止血、化瘀定痛,红花能破瘀行血、通利经脉,二者有助丹参化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有行气活血止痛之效;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有除血痹、散恶血之效。当归养血和血、活血而不伤血;延胡索、郁金、姜黄行气活血止痛。因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故又佐以枳壳、木香以行气活血,其中枳壳理气宽胸,能行胸中郁气,以上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益气和中、同护正气,使活血行气而不伤正,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止痛之效,后期根据病情辨证调整用药,疼痛、心悸等症也悉除。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治疗瘀血头痛有哪些中药处方?

一个活血化瘀的千古名方:血府逐瘀汤

瘀血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痛起来位置也是固定的,像针扎在上面似的。比方说头痛,头部有瘀血箍在那里,像戴了个金箍,这种痛它的位置就是固定的。

王清任说了:“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头痛,不是因为外感,也不是因为气虚,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但就是痛,而且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痛,就像天气一样,今天好一点,明天差一点,让人捉摸不定,血府逐瘀汤把瘀血化掉,痛就止住了。

还有胸痛。为什么叫血府逐瘀汤?血府在哪里?就在人的这个胸部。中医认为胸部是血液汇聚的地方,瘀血停留在胸部,导致的各种疼痛,不管是胁肋痛,胃脘痛,还是后背痛,又或者是跌打痛,只要是刺痛感在那里,血府逐瘀汤就管用。

血府逐瘀汤可以止汗瘀血这个东西它在体内瘀积的久了,会化热。为什么?血液之所以在体内上上下下的循环流动离不开气的推动,这叫气能行血,

反过来,血能载气,血里面是有气的,气是一种能量,当能量淤积在一起的时候必然会化热。热把津液赶到皮肤外面去了,表现出来就是汗。出汗的同时还会感到有股热气从内往外冒。

干呕不是因为吃坏了东西,也没有其他症状,就是干呕,王清任认为是咽喉这个地方有瘀血。顽固呃逆,通俗一点叫打嗝,一般认为是胃的问题,胃气不降,但是降气的路子又走不通,因为气机运行的通道被瘀血堵住了。

心慌心跳心是靠血养着的,心血不足,心就会慌乱不安。这种情况可以吃上一点归脾丸。还有一种情况,不是心血少了,是心血进不到心脏里去,

瘀血堵在血脉管道里头,新血要进到心脏,发现周围被一层瘀血堵住,堵住了,进不去,心脏就缺血了,能不慌乱么?像这种情况用补血药是不管用的。因为补的再多,它也去不到该去的地方,要怎么样,活血化瘀。

血俯逐淤汤的功能与主治

中药处方

(1)血府逐瘀汤加减

[主治]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处方]桃仁15克,红花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地黄9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6克,柴胡6克,枳壳9克,丹参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2)补中益气汤加减

[主治]活血化瘀为主。

[处方]黄芪20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白术10克,柴胡6克,川芎20克,羌活10克,赤芍lO克,首乌lO克,甘草6克。加减:头痛甚者加全蝎3克、蜈蚣3克;气血不足者,加黄芪15克、当归15克;如头痛缓解,伴头晕,健忘,不寐者,去麝香,加首乌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酸枣仁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3)瘀血头痛验方

[主治]瘀血型头痛。

[处方]大黄5克(后下),全蝎2克(冲服),地龙、五灵脂、川芎、红花、柴胡、当归尾、桃仁各10克,牛膝、赤芍各15克,桔梗、枳实各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疗程。

活血化瘀养生汤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理血剂:活血祛瘀)

[组成]

桃仁12g、红药9g、当归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方解]

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在胸中,气机阻滞,则肝郁不舒,故胸胁刺痛,日久不愈,急躁易怒。

瘀久化热,气郁化火,故内热瞀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

上扰清窍,则为头痛;

横犯胃府,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甚至饮水即呛。

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之征。

故治当活血化瘀,兼以行气解郁。

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活血而舒会,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阏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

近代以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常加减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等证,有一定效果。

临床运用,必须审知上述诸证确有瘀血在内,否则不宜。

[方论]

各类逐瘀汤皆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为基础,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主治血瘀所致诸证。

其中血府逐瘀汤中配有行气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

通窍活血汤中配有开窍通阳的麝香、老葱,故活血通窍作用较强,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膈下逐瘀汤中配有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的作用较大,主治瘀血结于膈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积块者;

少腹逐瘀汤中配有温通下焦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优,主治血瘀少腹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等;

身痛逐瘀汤中配有通络宣痹之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阻于经络而致的肢体痹痛或关节疼痛等证。

活血化瘀养生汤

 活血化瘀养生汤?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种汤都可以帮助人们养生的,其中不同的养生汤是有不同的功效,有些养生汤可以活血化瘀的,下面我分享活血化瘀养生汤,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活血化瘀养生汤1

 一、当归红枣煲鸡脚。这款汤的主要材料有鸡爪,猪肉,当归,枣,桂圆,枸杞子,食盐、水适量。这款汤做法比较简单,做法:首先把鸡脚斩成小块,瘦肉切块,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洗净。然后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烧开,等水开后就可以把鸡脚和瘦肉一起放进焯烫,然后冲洗干净表面浮沫,放入炖盅,加入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加足量水,最后是隔水炖,一般2-3个小时就可以了,在喝之前,适量的加入少许盐调味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当归是一种活血的药材,常用来煲汤或炖肉的药材,不仅可以补血活血,还可以消肿止痛。对于女性来说,当归还可以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所以女性朋友可以多喝这款汤。

 二、桃红四物汤。这种汤的材料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 、桃仁、红花。做法是比较简单的,把所有药材放进锅里,然后加入适量的酒以及水,再加水煎煮即可。煮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好了。这款汤最后是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要注意的是,药材煮过之后最好不要隔夜再煮,这样效果就会大大减弱。这款汤含有多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成份,不仅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微循环,能有效地改善女性皮肤的血液循环。女性朋友们可以多喝哦。

 三、桃仁鳜鱼汤,材料有桃仁,泽泻,鳜鱼,做法可以是比较简单的,先把鳜鱼去鳞,把鱼洗干净,然后把鱼与桃仁、泽泻一起,加入葱、姜等作料一同炖熟。这款汤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除湿通窍。

  当归红枣煲鸡脚

 材料:鸡爪5个,猪肉(瘦)50克,当归5克,枣(干,大)4颗,桂圆(干)6颗,枸杞子1小把,食盐1小匙,水适量。

 做法:

 1、鸡脚斩成小块,瘦肉切块,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洗净

 2、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鸡脚和瘦肉焯烫

 3、焯烫后捞出,冲洗干净表面浮沫,放入炖盅,加入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加足量水

 4、隔水炖2-3个小时

 5、喝之前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在粤菜中,当归是一种常用来煲汤或炖肉的药材,它甘温质润,可以补血活血,还可以消肿止痛。而且对于女性来说,当归可以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对贫血也有一定帮助。

  桃红四物汤

 材料: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 、桃仁、红花 15 克。

 做法:在所有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酒,再加水煎 煮即可。 煮的时候用中等大小的饭碗装 4 碗水,煮 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好了。

 用法: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药 材煮过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

 功效:桃红四物汤,其安全性、有效性历经千年验证,含有多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成份,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具有祛斑养颜、活血调经、改善睡眠的功效,同时促进血液微循环,能有效地改善女性皮肤、心脏、大脑、盆腔的血液循环。

  桃仁鳜鱼汤

 组方:桃仁6克,泽泻10克,鳜鱼100克。

 制法:鳜鱼去鳞、腮、内脏,与桃仁、泽泻一起,加入葱、姜等作料一同炖熟。

 功效:活血化瘀,除湿通窍。

 活血化瘀养生汤2

  滋润养生汤

 红薯南瓜汤

  材料 红薯400克,南瓜250克,姜2块。

 调料 冰糖1 60克。

 做法 1、红薯去皮切块,洗净,加入清水浸泡30分钟;南瓜洗净去皮,去子,切块。

 2、把姜块、红薯放入煲内,倒入水煮滚后再煲10分钟,再加南瓜煲10分钟,下冰糖煲至溶化即可。

 人们的口味往往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口味比较清淡的、颜色较淡的菜肴;在寒冷的季节,则喜欢口味比较浓厚的、颜色较深的菜肴。在调味时,可以在保持风味特色的条件下,根据季节变化掌握。

  白玉瑶柱汤

 材料 白萝卜1根,干贝8个,鸡骨架2个。

 调料 盐1小匙,香菇粉半小匙。

 做法 1、白萝卜削去外皮,以挖器挖成小丸状备用;干贝以清水浸泡2小时,再入蒸锅蒸软,撕丝备用。

 2、鸡骨架烫去血水,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淹过食材的水量,煮约30分钟后将鸡骨挑除。

 3、将做法1放入鸡汤中煮20分钟,入干贝丝及调料继续煮10分钟即可熄火。

  淮山肉片汤

 材料 猪肉片150克,新鲜淮山150克,枸杞2小匙,无花果5颗,姜1片

 调料:料酒、鸡精各半小匙,盐、白胡椒粉各少许

 1、淮山削皮后切块备用。

 2、把料酒入锅后再加水、姜片、淮山、枸杞与无花果,并烧开煮10分钟。

 3、加入剩余调料煮2分钟后放入肉片,待肉片熟透后即可。

 淮山削皮后,如果遇到手痒的情况,可以打开炉灶,把火力调到中火,手靠近火焰,反复翻动手掌,让手部受热。这样能分解渗入手部的皂角素,从而解决了手痒的问题。

  莲藕安眠汤

 材料 莲藕半根,黄花菜1 0朵。

 调料 盐少许。

 做法:1、莲藕洗净切片,黄花菜洗净打结。

 2、锅中倒入3碗水,放入莲藕、黄花菜煮20分钟,至约剩1碗的量,加入盐调味即可饮用。

 3、于睡前服用,汤和莲藕、黄花菜都要吃完。

 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该物质是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有助于细胞增殖与生长,是机体生长的要素,对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