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名方薏苡仁汤-千古祛湿第一方

大家好,我是中医赵森!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在大城市坐办公室的白领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 上半身会有 :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 而下半身则是 :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女性还有宫寒痛经,这一系列的现象, 中医上叫做“上热下寒”

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 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 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现在上热下寒,虚不受补的人特别多,有的也看过中医, 一补就上火 ,一上火医生给开寒凉药吃,又加重病情,反反复复,苦不堪言。

那么上热下寒的体质是如何形成的呢?现在的人们,工作节奏比较快,工作上长期久坐电脑前,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服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上半身活跃,就会造成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

正常情况下,这个火要往下走,温暖我们的下半身,肾水要往上走,滋润我们的上半身,但是,这种体质的人群, 由于久坐 饮食不节 的原因,造成 中焦脾胃不通 了, 中焦是人体的中心、气血生化之源、主宰人体的后天之本 。中焦包括脾、胃及肝、胆等内脏。脾主运化,胃主腐熟,肝胆主疏泄,并分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中焦不通 ,火被阻挡,无法温暖下半身,就会 形成上热,下寒 的一系列症状。

上热下寒该如何调理呢?自然是 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引火下行 。临床上,常用甘草泻心汤来调理治疗。甘草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 益气和胃 消痞止呕 之功效。适用于 脾胃虚弱 中焦升降失司 气机痞塞 ,症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组成有: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黄连、大枣6味中药。

炙甘草、干姜、大枣 ,建中,固脾胃正气。

半夏降逆,降胃气。黄连、黄芩,可以把上焦的火清掉,还可以把阻塞中焦的痞块扫除。 此方最大的作用是 打通中焦 ,使 人体上下贯通,解决虚不受补 上热下寒 ,热气不往下走,湿气不往下排的问题。此方阴阳并举,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药也有凉药,可以说是 寒热并治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辩证加减使用。

好了,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有相关问题,可以打在评论区或单独给我留言,看到了,会帮助大家一一解答。

从舌头看出阳气不足,中医教你一方调补

喝了一口水的水杯,准备喝第二口时,却闻到如同下水道的恶臭味;

和朋友面对面聊天,朋友下意识地时不时皱眉和往后退;

戴着口臭,呼吸中传来的酸臭味令你恶心呕吐……

如果有这些情况,说明口臭已经很严重了。

更令人心烦的是,明明试过了很多方法,却还没有彻底摆脱口臭困扰,久而久之,口臭就如同一块狗皮膏药粘着,甩也甩不掉。

其实,这种顽固性口臭的出现,很可能是你的脾阳虚所引起。

以往很多观点认为,口臭的发生多为胃火、食积、热痰、虚热等所致。但事实上,胃火口臭的患者,除了有口臭症状外,还常兼有面赤身热、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表现。食积口臭,口气多为酸腐臭味,且患者多伴有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等症状。热痰口臭,则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故常伴有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表现。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故常伴有心烦不安、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症状。

而临床上,也有很多其他症状并不明显,或自述仅有口臭症状的患者。这一类患者口臭的发生多和脾阳虚所致的“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有关。

对于脾阳虚所致的口臭,《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解释,该书记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地上的水会变成天上的云,而天上的云又会通过下雨变为地上的水,周而复始,保持动态平衡。

在人体体内环境中同样如此,存在气机的升降出入,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一上一下,身体脏腑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转。

而脾胃又主运化受纳,饮食水谷需要在这里进行消化,消化的过程则需要有阳气来支撑,正如我们煮饭,如果没有火或者电饭煲插电后所提供的热量,饭就煮熟不了。

脾阳充足了,食物的消化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气血等精微物质才可以产生,并输送到身体各处,滋养各脏腑。也才能有力量将消化过程所产生的“垃圾”、“浊气”等糟粕排泄出去。

若脾阳不足,一方面,食物的消化就会出现问题,气血等精微物质产生不足;另一方面,“垃圾”、“浊气”等糟粕不能往下输送出去,反而往上升,到了嘴巴里,就会形成顽固性口臭。这就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黄帝内经》亦指出,本应该往上走的清气,反而在下,则可致飧泄,也即便溏,大便不成形;本应往下降的浊气却往上走,则可致嗳气、呃逆、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口臭等症。

事实上,现代 社会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缺少运动,不能化生阳气,加之饮食精细,嗜好生冷油腻饮食居多,夏季空调的过度使用等,导致脾胃阳气受到戕害,复加忧思劳倦伤脾,致使脾阳虚十分常见。临床所见,不少顽固性口臭的患者以脾阳虚为主要病机,或多多少少存在脾阳虚的问题。对于这一类患者,应重视脾阳的温补,方可治病求本,从根源上解决口臭的问题。

脾阳虚衰,失于温运,则可致阴寒内生,所以,对于脾阳虚所致的口臭,应以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为主要治则。临床常用理中丸治疗该类病症。

理中丸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又名人参汤、治中汤、理中煎、人参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其中干姜辛热,入脾经,能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为君药。党参(人参常常换作党参)补益中气,调养脾胃,为臣药。白术苦甘而温,健脾燥湿,为佐药;炙甘草补脾益气,并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温补并行,以温热为主,使阴寒消散,阳气复振,脾胃得补,健运有权。传统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各种病症。该方为中医治疗中焦虚寒证的经典名方。《伤寒论章句》中亦将其称为“温补中土第一方”。

当然,如果脾阳虚严重,单纯用该方温阳散寒力道不够,于是后世医家一般加入温补脾肾之阳的制附子,用于脾虚及肾,火不暖土之证,或用于脾胃虚寒重症,扩大了理中丸应用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所述的配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最好不要照搬,而应该在辨证的前提下对症治疗。因为在个别的用药上,是需要变化调整的。中医讲究整体辨证,故用药也应一人一方,比如脾阳虚所致的口臭患者,若有气虚明显,通常需要加黄芪,茯苓,山药等健脾补气药;若体内湿气明显,则加桂枝,薏苡仁化气利湿;兼见湿热内蕴者则加蒲公英、半边莲等清热利湿之品。只有兼顾整体,标本同治,方可取效。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阳气不足,很容易低血压!妙用张仲景名方,补足阳气,化解血压低

秋冬时节,气温下降,平时坏习惯,饮食不当,都会导致自身体内阳气不足,而阳气不足,则是百病缠身,出现浑身无力,四肢乏力,精神疲劳,失眠等症状。自身阳气充足,则精神饱满;若是阳气不足,则身体虚弱,提前进入衰老化状态。今天给大家讲一下阳气不足的问题,有位男性患者,因为阳气不足,热出一身“怪毛病”。

湖南的蒋先生,37岁,找我咨询时他对我说,大概半年前开始,他总觉得嘴里冰凉,舌头、舌尖发凉,好像含了一块冰一样,很不舒服。没办法,他只能不停地喝热水,但是过了一会嘴里还是发凉。

与此同时,他还伴有心悸,睡眠不安的现象,办事没有力度,挺起状态很差。我看他舌质暗淡,苔白。想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古训,于是开方如下。

方组:黄芪,桂枝,太子参,白芍,生龙骨,牡蛎,丹参,生姜,大枣。说实话,当时我施方也不是很有把握,因为舌头凉这个情况确实少见,但是结果却十分喜人,用了不到一个周期,蒋先生就向我反馈舌头发凉的感觉减轻,用完一个周期,冷感全部消失。后续巩固一个周期,挺起力度越来越好,睡眠也好转了。

其实,回过头来看,蒋先生的舌相成了施方的关键线索,舌黯苔白,这就是气血不充,说明他虚得厉害。再说这个舌头发凉的问题,想到有的人心火大,舌边尖就会发红,甚至会疼,很容易口腔溃疡。反之,如果心阳不足,那就可能会发凉。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舌头发凉,但根本问题在于心阳不足。要想改善,就要温补心阳。温补的重头戏来了,就是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加减。

这是张仲景的名方,它是温里剂,也是散寒剂。基本组成是黄芪,桂枝,生姜,大枣和白芍。其中用黄芪和太子参来补气,桂枝来温通心阳。阳气依于血,血行自然阳气通。所以这里也用丹参和白芍养血活血。生姜大枣固护脾胃,使得阳气生化有源。另外用生姜配合桂枝,可以温通阳气。经过对症进一步加减,不足的阳气轻松补回来,各方面都有了不错的改善。

那么是不是不发凉就不是阳气不足了?

不是的,阳气不足的时候,还有一些表现是很多见的。比如淡白舌,有的严重的人,舌头会特别白,几乎没有血色。这就是阳气虚衰、血运无力的写照。所以说如果你的舌头淡白,瘦小,就要考虑是不是气血两虚,阳气不足了。

舌头淡白的同时,还很湿润,则要考虑是阳虚无法运化水湿,使得水湿内停了。这两种都是常见的。还有就是淡紫色。舌淡,泛着薄薄的紫色,这种一般是由淡白舌演变过来的,阳气太虚弱了,气血运行受阻,血脉瘀滞。

其实说了这么多,也只不过将阳气不足的舌相简单列出来几种,还有很多以后有机会再讲,重点不是要大家学会多少舌相知识,而是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性。#清风计划##超能 健康 团## 健康 真相馆#

张仲景十大名方有哪些?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低血压的事儿。

血压,在我们脑海里,大家很多都想到高血压。其实,现在低血压的人也不少。咱不能放着低血压的人不管不提。

现在,我给你讲一张医案。这里头的患者,就挺让人同情的。

患者是男性,就诊时不到50岁。可以说, 从40岁以后,这个人就经常感觉到头晕、乏力。身体比较瘦,四肢很多时候不热乎。

他的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的最低值。到就医的前五个月,这个人的血压就很低了,偏离正常范围,而且手脚冰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周身感到乏力,心悸,心前区有压迫感。

此人曾用过西药,但是无效。

怎么办啊?他决定,来看看中医,当时我们医院的陈争友大夫接诊。

刻诊,见患者形体瘦弱,舌淡苔白,脉弦细弱,四肢欠温,精神疲惫,全身乏力懒言。饮食尚可,大便规律。

陈大夫见状,写了一个配伍,才四味药: 桂枝、炙甘草各15,肉桂10,五味子20 水煎,早晚服2次。

结果如何?药用5天,血压上升,不适症状减轻。一个礼拜零两天之后,诸症平息,血压正常,睡眠好转,精神头足了。自己觉得,身体已经很有力气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陈大夫后来讲出了缘由,这不过是有中药,把它的阳气给顶上去了。阳气上去了,血压就上去了。

接下来,陈大夫讲述了一番道理。这道理,我觉得特别有现实意义,所以我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道理,就关乎阳气和血压的关系。

血压是什么?我们可以简单理解,它就是血液往前输送的“劲儿”。劲儿大了,血压就高了。劲儿小了,血压就低了。

肝阳上亢的人,痰湿阻滞的人,为啥血压高?因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血液输送的劲儿偏大。你说对不对?

同样,劲儿小的,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之一,可以归纳为阳气不足。

可不是嘛!阳气,是生命的力量,是人体一切功能开展的动力,是人体向上、振奋、进取的功能的体现。阳气少了,血液输布乏力,它劲儿就小啊,所以低血压。

就这个患者而言,显然有阳气不足的现象。

你看,他时常感觉心慌、胸闷,心前区有压迫感和憋闷感。这说明什么?说明心阳不足,对不对?四肢不温、精神疲惫、身体乏力,健忘,这更说明他阳气不足啊。

既然如此,那就补阳气。阳气上去 ,血压跟着就上去。

你把这个理解了,就知道上方的意义了。

其中的桂枝和炙甘草,取的是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的意思。

肉桂在里头,壮脾阳,补肾阳。为了防止辛热药伤阴,所以添加五味子养阴,而且五味子能安心神,有助于改善他的睡眠。这就是基本意图。

这是中医里头早就有的治法。桂枝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配上肉桂和五味子,调治阳气不足所致低血压,证属心阳亏虚者,效果不错。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当然,关于这个低血压,中医还有很多别的治法,也分出很多证型。

水饮中阻的,就是健脾化湿、通阳利水。肝气郁结的,就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肾精不足的,就滋阴添精。可以说,办法多多。

我上面所谈的,不过是代表其中一类人。读者朋友,切不可以以偏概全,非专业人士,更不要以身试药,而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辩证论治,遣方用药。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低血压的人带来一点启迪,也给中医内科临床的广大医者,提供借鉴。

人间百病、皆因气生。张仲景千古名方第一方,疏肝、理气

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五苓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和温胆汤。

1、小青龙汤

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因其主治太阳表里俱寒,名日青龙,取东方木神伏邪之义,龙兴则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2、大承气汤

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3、小柴胡汤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5克、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出自《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根据邪犯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

4、五苓散

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的名方成药之一。主治水饮停蓄不行引起的水肿、小溲不利、呕吐呃逆等症。

5、逍遥散

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常用于肝郁血虚脾弱导致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治疗虚热征象明显的症状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

6、血府逐瘀汤

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清代著名中医学家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时至今日,已有百年历史,却依然是众医家时常运用的方剂。

脾胃一调百病安,张仲景一个健脾胃的方子,脾胃好,身体才好

我的老师经常教导我:要尽量“ 方精药简 ”,避免“ 大杂烩 ”,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开大方,能用经方就不要开杂烩汤,这样既能有效的治病,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如果你有 甲状腺结节 ,还常常伴有失眠、心慌、身体消瘦、女性月经不好、易怒、暴躁、起居无常、忧思过度等。

那么,以中医角度来看,你的甲状腺结节,就是由“气”所致。

元气也是生命之源泉。而肝则是元气的充养之源。

由此可见,元气的盛衰聚散及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生老病。元气充足、运行正常。

且肝与甲状腺之间关系密切。

肝主疏泄,气血亏虚 ,疏泄功能下降,气运化不好,脾胃湿邪内生,聚在甲状腺,就形成了结节。

由此可见,治疗甲状腺结节就要 疏肝、理气

有一位患者,32岁,患甲状腺结节有一段时间了,直到出现,呼吸不畅,吞咽有异物感。才来治疗。

刻诊:气虚,肝血不足,脉弦细,舌质淡薄,伴有心慌,失眠、易怒。

这就是典型的 肝郁气滞

组方: 酸枣仁(炒),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功效: 疏肝理气、养血安神,清热散结。

方解:这个方是 医圣张仲景 的一个千古名方。主要思路就是通过疏肝益气来化解结节。

酸枣仁, 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

川芎 ,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

知母 ,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

茯苓 ,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

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到达疏肝理气的疗效。

经随访得知,这个女子的结节消除之后,再未复发。

如果你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乳腺增生等困扰,欢迎留言,关注@高启龙医生。了解更多 健康 知识!

经常便秘、口臭难闻、吃饭不香、失眠睡不好?这些是不是你的日常?其实出现这些症状都是脾胃问题惹的祸。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不卫生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脾胃出了毛病。

脾胃不好,身体遭殃!

《黄帝内经》中说,“脾胃者,仓廉之官,五味出焉”。如果将人体比喻成一个国家,那么主管粮食仓库的官吏就是脾胃,它为其他器官和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是“气血生化之源。在中医看来,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需要依靠脾胃来运化水谷,才能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脾胃 健康 又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如果脾胃出了问题,很容易连累多个器官。

比如当脾胃无法很好消化食物时,各种垃圾就会堆积在肝脏内,影响肝脏的供血和正常运作,容易引起脂肪肝;脾胃虚的人通常肺气虚,更容易患感冒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另外影响肾脏,长期脾虚容易导致肾虚,会表现为盗汗、烦热或手脚冰凉、畏寒怕冷。

脾胃 健康 对人体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看自己的脾胃是否 健康 呢?身体好坏,脾胃说了算!5道题自测脾胃 健康

1、面色是否发黄

2、身体是否虚胖

3、口气是否不清

4、大便是否溏泄

5、上腹是否胀满

如果发现自己脾胃虚弱,我们还可以通过张仲景的一个著名方子来调理。张仲景名方—— 小建中汤

在东汉末年的时代,人们饥不饱食,很多人都存在脾胃虚弱的问题。张仲景看到苍生疾苦,于是写下一个方子,那就是由六味药组成的小建中汤。小建中汤由桂枝、甘草、大枣、白芍、生姜、饴糖这六味药组成,在服用时用水煎然后取汁,再兑入饴糖,用文火加热慢慢溶化,分2次温服。

那么这个方子适合哪些人群呢?

1.白瘦: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或萎缩;年轻时皮肤白皙而细腻,中年以后皮肤干枯发黄;头发黄细软、稀少。

2.易饥:容易饥饿,一吃就饱,食量小,进食慢,好甜食。

3.易烦躁:性格比较开朗,但容易烦躁,容易激惹,特别在饥饿时。

4.易疲劳:容易疲劳,易肢体酸痛等;易心悸、出汗。

5.腹痛便结:容易腹痛,大便干结,甚至如栗状。

6.脉缓舌嫩:脉缓无力,心律不快;舌质柔嫩,舌苔薄白。

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慢性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下垂、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神经症、慢性腹膜炎等。

2.以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婴幼儿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冗长、巨结肠病等。

3.以消瘦、面色黄、食欲不振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黄疸等。

4.以腹痛、紫癜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紫癜。

5.以消瘦、乏力为表现的疾病,如低血压、低体重、低血糖、贫血、失眠症、神经衰弱等。

6.以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消瘦女性的乳腺小叶增生疼痛、痛经等。

7.消瘦、面色苍白小儿的低体重、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贫血、神经性尿频、头痛等。

脾胃一调百病安,如果发现自己的脾胃不好,一定要注意调理,脾胃好了,身体自然健 健康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