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铁锅贴饼子-铁锅炖的贴饼子怎么做面怎么弄

铁锅炖鱼贴饼子的做法 东北家常铁锅炖鱼贴饼子做法大全,舌尖上的中国二东北特色美食,铁锅炖鱼贴饼子赶快来做一下吧。

1、鲫鱼

2、

准备小料:农村没啥特色的调料,就是 葱 姜 青红辣椒 大料 花椒

3、还有一碗用东北大酱 辣椒酱 酱油等稀释的酱汁

4、贴饼子,当然少不了苞米面了,苞米面和白面的3:1 开水倒入搅拌均匀放入酵母, 醒发一小时就行,如果提前发面更好。

5、热油倒入处理好的小鱼 煎炸两面金**,之后放入小料 少许十三香,烹入少许的米醋焖30来秒

6、再倒入酱汁

7、加水开始大火炖

8、炖开之后,醒好的苞米面,揉搓成饼,顺着锅边贴吧 注意:锅要热一点饼子才不会滑到汤里去。

9、刚刚好贴了一圈,扣上锅盖,再炖

纯良的酒它火辣辣是什么歌

铁锅炖贴饼子是发面。

因为贴饼子是在大铁锅边上,所以说要是发面了,它就憋不住,所以是面的贴饼好吃香喷喷的,又有口感筋道,而且东北贴饼子都是下面炖大锅菜,有的炖排骨菜,炖鱼啊,炖肉,炖大鹅,炖鸡呀,上面贴的饼子出来就更香味儿浓浓。是东北饭店的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贴饼子是面的。

铁锅炖的特点

说到东北,大家都会说出豪爽等大气的词语,而事实上,东北也的确是这样,而东北美食也像东北人一样大方豪爽,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便是东北特色铁锅炖,该美食是将所有的食材都混合在一起进行炖煮,而且其味道还非常的好吃,没有那种不搭或者是怪异的口味。

除此之外,所有的食材都是由东北人民精心进行搭配的,而且该美食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东北铁锅炖的价格也并不是很贵,一锅铁锅炖大概就是五六十块钱左右,而且其分量也非常的充足,所以说,东北铁锅炖非常划算的一款美食。

农村以前大铁锅6印、8印、10印,这个一“印”具体是多少?

东北的冬。纯粮的酒它火辣辣,大铁锅里贴饼子,大茶缸子老红茶,扭起来秧歌吹喇叭,出自《东北的冬》这首歌,《东北的冬》是电视剧《猫冬》主题曲,著名词曲作家、音乐人大平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作品。

铁锅饼子的做法大全

这个六印锅八印锅,甚至更大的铁锅,最近这些年是越来越少见了。记得上世纪的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大铁锅做饭。俺奶奶在八印的铁锅里面做玉米面大饼子,然后还在锅中间放上一个铁帘子,在上面一块儿蒸上一碗晒干的红咸菜,大饼子吃红咸菜,简直别提多美了。最主要的是奶奶做的玉米面大饼子,特别的好吃。现在的家庭厨房用具全是不锈钢,或者是不沾油,很少有人用过去式的大铁锅了。

对于过去的大铁锅6印8印10印,怎么解释,多少为一印,可以说各地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解释的很简单明了,6印锅口直径是60公分,七印锅口是70公分,八印的当然就是80公分,以此类推,一印当然就是十公分啦。也有人说的更直接,八印锅就是供八口人吃饭,七印锅供七口人吃饭,也是以此类推。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不太认同,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5个人,也是用8印的大锅。奶奶家4个人,用的也是八印的大锅,可以说在农村,不管家里几个人,基本上用的都是八印锅。

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在农村使用的大铁锅中,只听说过有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这些都是偶数的,很少听说有五印锅七印锅11印锅的。也就是说以印为数量单位的锅,只有偶数没有单数。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们村里有一个翻砂厂,翻砂厂就曾经翻过生铁锅。当年我老弟在翻沙场里干过,记得他跟我说过,八印锅的锅口直径是二尺二,重量是22斤。细算一下,二尺二差不多也就是80公分。想当年我们家五口人,用的八印大锅,不管是贴一锅饼子还是蒸一锅馒头,假如放到现在,半个月也吃不完的。可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都特别的能吃饭。贴一锅饼子,要不了两三天就吃完了。

过去的这些大锅,只有农村的老人们还在用着,年轻人基本不用了,都买了不锈钢锅和不锈钢笼屉蒸馒头,说实话,我觉得用什么锅出来的馒头。也不如大铁锅蒸出来的馒头好吃。在大铁锅里面,铺上麦秸草,蒸出来的馒头,总是跟其他蒸锅不一样,有一股浓浓的麦香味儿。

铁锅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须品,从古至今都是以“印”为单位,具体是一“印”是多少呢?下边我就讲讲这个问题。感到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

所谓“印”是古来的记号单位,有2“印”、3“印”、4“印、5“印、6“印”、8“印”、10“印”、12“印”8个型号,2“印”、3“印”较少,有锅耳杂,用来炒菜端着方便。

4“印”以上,一般做饭用,有固定的锅灶,不需要端动,所以没有锅耳朵。一般三四口人做饭也就是4“印”、五六口人在5“印”6“印”。一般聚餐,宴席,做生意才用到8、l0、12“印”锅。

对于它的型号的来历,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过去我也问过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也不了解?本次我查“百度”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说法。因为它不是按厘米计算的,型号也不完全一致,有时也有一厘米的差距。深浅也不一致。也很少有心人去测量它到底有多少厘米。老百姓买锅都是按人口多少,需要多少“印”才按“印”去卖,按“印”去支灶。一“印”大约是多少呢?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大约在12公分左右,以此类推。

这些问一般都是冷门话题,说法的起源于什么?极少人知道。说按公分,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回答。只有以前造锅人知道。

随着 社会 的发展,家用电器的普及,百姓用铁锅的越来越少了。只有做生意的用大号锅,小号基本上讨汰了。

印指锅的大小。三印,五印,七印,八印,九印,十印,出印,熬锅。锅内用铁锈红色印圆圈,几印就印几个圈做为标记。一印等于一拳头大小,三寸。指锅的直径,不算锅沿。

农村铁锅的“印”在农村并不是精准的计量单位,也没有官方认证,过去农村制造某些东西,并没有太多专业设备,精准的尺寸,大铁锅多数也都是农村手艺人手工铸造,生铁铸造,特别厚重,可以使用很多很多年。而农村手艺人做东西,往往“眼是尺子,手是秤”,不需要专业测量工具,照样做出顺手的大铁锅来。

在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土灶做饭的,小时候我家灶台有三个口,一个12印大铁锅,两个6印小锅,家里人多用大锅做饭,家里人少用小灶做饭就够了。铁锅都是生铁,很脆但耐烧,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盘灶台都是先买来锅,依据锅的尺寸大小盘灶台,也没人深究铁锅多少印到底是多大尺寸,反正买锅的时候你跟人说家里几口人吃饭,人家就会给你推荐用大少印的铁锅。

如今,我们村的土灶早就拆除完毕,去年腊月我奶奶过世,办酒席在家里院子临时盘了4个灶台,是按照20印大铁锅盘的,前来吊唁的亲朋比较多,只有大锅才能够大家吃饭。锅子是租借的,店家提前处理过,免去了我们处理的烦恼。不过20印的大铁锅,实在是又大有重,如果不是这种红白喜事的酒席,一般家庭是根本用不到的。

前年我带女朋友回家,平时家里就我爸妈两人,用的都是3印小铁锅,我们回家看望他们,铁锅做饭不够吃了,爸爸专门跑到市场买了一口6印铁锅,回家后用小火把锅子烧热了,然后把带有脂肪的猪皮烫热,沿着锅子从里到外擦拭个遍,直到铁锅变色,爸爸将铁锅洗干净才开始做饭的。这道程序我小时候弄过,主要为了防止铁锅氧化生锈,也可以在第一次做饭时让铁锅少吸油,除异味。

至于铁锅的尺寸用到的“印”,这个真的只能说是民间约定俗语的单位,通过我们用的锅2印是最小的。以前我倒是问过爸爸,买铁锅时为什么总说多少印,印是什么?爸爸总笑着说,刚满月小孩的脚印就是印了,听得我稀里糊涂的。倒是在农村测量长度、高度用手去测量(大拇指和食指神展开的长度)更让我觉得靠谱。

所以铁锅的“印”大概也类似与用手测量的“一扎、两扎、三扎……”,只是个大概范围的数据,并不是精准的数据。

不过有人测量过铁锅的数据,发现即便是同一印的铁锅,数据也不一样,比如同是8印的铁锅,一口可能测量数据是65厘米,另一口就是66厘米,再测量一口可能就是68厘米,其他印数的锅也一样,可见“印”就是和“扎”一样,都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并非精准数据。

其实,在农村生活,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没必要较真,小时候爸爸总用“手扎”量我的身高,说“一扎”20公分,虽然每个人手掌各不相同,但大概也就是这个范围内。

(文/阿冰)

题主说的“印”,也许是各地方的方言吧,我们每听说过,在我们整个江苏、苏北乃至山东一带,大铁锅的计量单位是“沿”或“张”,因为我们用的大铁锅多数是山东的小贩用驴车贩运过来的,而且至今还在用。

我们农村用的大铁锅说的沿或张,这个计量单位是很精准的,你买的几沿的锅就是几沿的,几张就是几张的,不能混调,沿和张是不一样的。

几沿的锅,就要买几沿的锅盖,几张锅就有几张锅的锅盖。比如买8沿的锅就要买8沿的锅盖,我们要是买了8张锅的锅盖是盖不上去的,到集市上买锅或者锅盖,商家首先要问我们:家里的锅或者锅盖是几沿的、几张的?买错了来回折腾很麻烦的。

这个“印”“沿”“张”也不是官方的精准计量单位,可是在我们农村就是这么真实的存在着,而且是非常的准确!更神奇的是这些大铁锅也多数是农村的手艺人手工铸造的,特别结实可以用上十了年,就是农村的手艺人做出了这么真实精准的大铁锅!

那么这大铁锅的“沿”和“张”的区别在哪里呢?有沿的大铁锅,我想朋友们看到这里也基本上明白了“沿”,就是锅的边口有沿向外延伸,锅盖是盖在里口的;那么“张”的区别呢?肯定是不向外延伸的,锅盖是盖在大铁锅的边口上的!不相信的话,可以回老家看看大铁锅就明白了!

那么6沿或者6张的尺寸是多少呢?也就是大概一个拳头的距离,具体到尺寸的是10厘米,6沿的就是直径60厘米的,10张的就是直径100厘米的,5、6沿(张)的在我们农村是用做炒菜的,8沿(张)是用做饭的,我家以前有个10张的锅是留烫猪食喂猪的,用了很多年不会坏!

让我们佩服的还是农村的手艺人,那铸造出来的大铁锅,真的好用,而且不生锈是千真万确的!哪象现在超市买的铁锅,早上做好饭了刷好锅了,放在那里下午再做饭,就生了一层铁锈,还有什么不沾锅、 养生 锅,你有我们农村的大铁锅实在吗?它很少生锈!

在大铁锅里炒菜,那炒出的菜真的是自然的味道,用麦草把儿扎成的蒸笼蒸出的馒头那才是麦香的味儿!我们农村许多人家里至今还在用这种大铁锅!

我经营铁锅二十多年,铁锅的印不是计量单位,它是一个约定成俗的代码。并且地域不同尺寸也不同。就像过去的斗一样。在我们这里,六印锅是六十公分,八印锅72公分,十印锅76公分。十二印锅78公分。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十印锅是74公分。没有规律可寻。他只是区分大小的代码。

我们家只从搬到楼上以后,就再没有用八印的大铁锅,原来在老房子住的时候,我们家的厨房在厢房里,厢房里面按着一口八印的大铁锅,每当冬天的时候,我和妈妈还有弟弟坐在炕上看电视的时候,爸爸一个人在大铁锅里面蒸一锅馒头,用麦秸秆做笼屉布,做出来的馒头特别的香。如果蒸馒头的同时,再蒸上一碗小咸鱼,吃着馒头和小干鱼,那简直是太美味了。

听我妈和我爸说过他们小时候,用八印的大铁锅贴饼子吃,他们那个时候一般吃不到馒头家家户户吃的都吃玉米面饼子。贴饼子的时候,顺便在锅里蒸上一碗咸菜。我倒是没有吃过在大铁锅里面贴饼子,不过一想也是很香的。

搬到楼上以后,我们家再没有在大锅里面做过馒头,不锈钢锅蒸出来的馒头让人感觉始终少了一种味道。不过还好,我们经常可以吃到大铁锅里面蒸的馒头,有个乡下的亲戚会经常送给我们。

那么,农村以前用的大铁锅,六印八印十印究竟是多大?关于这个数量单位印,各地的解释也不太一样,不过,大体总结一下,也是差不了多少的。虽然说过去农村人家家户户都用大铁锅,但是很少有人去量一下,锅口的直径是多少,但也真有那细心的人,正儿八经的把锅口量得很仔细。我们家邻居曾经在供销社呆过一段时间,夏天的晚上出来凉快的时候,他曾经跟大伙说过,六印的锅直径是58公分,七印的锅直径大约在66公分,八印锅口的直径大约72公分,一印的锅大概也就十公分左右。

我们这里也有人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说了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的大小尺寸,这种方法比较笼统,就是用手丈量一下,一扎大约二十公分,六印锅也就三扎左右,八印锅口直径大约四扎,十印锅差不多五扎左右,也就是一米吧。也有的人很简单明了,认为六印锅就是六号锅,八印锅就是八号过,只是把这个印字作为一个区别号码。

前几年我们村有不少的私人翻砂厂,也有人翻过生铁锅,好像说八印锅口直径是二尺二,重量是二十二三斤。其实多少印多少尺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喜欢那个时代的味道。

农村用的大铁锅很常见,我自家就有两口,一口小的,主要是用来炒菜,另外一口大的,用来烹饭,每次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都会用到,而且煮出来的饭特别香。但是说到大小,我还真不了解,就只知道打铁匠讲过什么10印、8印的,而且我们家大口的锅差不多能管上10-12个人的饭量,挺大的就是。

那都说农村大铁锅6印、8印、10印的,那具体这个“印”指的是什么?一“印”是多大呢?

这个我具体也不知道,估计老一辈的人才会了解吧,奶奶也就说是几口人就是几印锅,听起来也挺相似,和实际情况也挺相符,估计也是以前没有具体的测量工具,这个“印”也就是人口的单位吧!

在查阅了一下资料,好多人也都说这个“印”就是“英寸”的谐音,一英寸2.54厘米,但具体量起锅的直径,大小并不是实际准确的,差距有点大,比如六印的600毫米,如果按英寸的就是三十英寸了,显然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应该是和锅的深浅、口径和重量都有关系,综合算起来在什么范围内就是几印锅,但是具体怎么换算的,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古人的智慧是值得让人敬佩的,尽管“印”的来源无从考证,但确实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6-8印锅就可以了。

那时候我很小,还住在农村的平房里,家家都有一个灶台,上面放着一口8“印”左右的大铁锅,我记得那个大铁锅,是老百姓吃喝的主要炊具。

无论是焖饭、煮大碴子、捞小米饭、蒸玉米面大饼子,还是炒菜、炖菜,或是做汤,甚至烧白开水,都用那同一口8“印”的大铁锅,换做是现在我们是难以想象的,至少烧水会用专门的水壶,以防止串味。

但当时或许还小,或者是那时候已经习惯了,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像儿时,谁家“办事”放席后,会给左邻右舍送“折罗”一样(各种剩菜混在一起),照样吃的津津有味。

记得那时候,爷爷算是半个手艺人,谁家要搭灶台都会找爷爷去帮忙,爷爷总是让对方先去买大铁锅,然后根据大铁锅的尺寸,再搭建灶台。

记忆中,我问过爷爷,为什么要先买大铁锅再搭建灶台,爷爷跟我说,大铁锅的尺寸都不标准,必须照着实物搭建,才能保证严丝合缝。

后来,我问过爸爸,为什么尺寸不标准,爸爸笑着跟我说,老百姓用的东西,都是粗人打造的,哪会那么标准。

其实,关于铁锅的尺寸计量单位“印”,只是农村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直到今天这种“印”的计量单位,也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爷爷曾告诉我,“印”是指刚出生小孩的脚印长度,差不多是十厘米到十二厘米左右;也有人说“印”实际上是“几捺”或者“几揸”(拇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还有人说,“印”是成年人手掌的宽度。

反正各种说法,1“印”的尺寸都在十厘米左右,总体来讲还是有很大误差的,其实想想也知道,当年老百姓用的大铁锅本就不是什么精密仪器,再加上受限于当年的技术,也没必要那么精确。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爷爷给人家搭灶台的时候,都一定要先等主人把锅买回来的原因吧!

其实,根据我们这里的通说来讲,3“印”铁锅的直径是40厘米,4“印”铁锅的直径是46厘米,6“印”铁锅的直径是60厘米,8“印”铁锅的直径是72厘米,10“印”铁锅的直径是85厘米。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每“印”之间的大铁锅,间隔并不一样;同时不同地区相同印数的大铁锅尺寸也不一样;还有人说,同一地区的相同印数铁锅,也存在一些尺寸差异。

总的来讲,“印”这个单位,就不是一个标准的计量单位,它只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用来区分不同尺寸大铁锅的粗略计量单位。

当年,家家户户使用的大铁锅,大多数是在6至8“印”之间,如果人口多的,会用到10“印”左右的大铁锅,据说那种办宴席的大铁锅,尺寸可以达到20“印”左右。

现在回想一下,当年的那口大铁锅,虽然很容易生锈,但是做出来的饭菜,吃起来却格外的香,妈妈做饭,我烧柴火,更是难忘美好的温馨画面……

可现在早就搬到了楼上,除了偶尔出去吃“铁锅炖”,还能看到那种锅外,日常生活中再也用不到那种大铁锅了,不过大铁锅带来的美好童年回忆,让我终身难忘……

看到很多答者说:怀念小时候奶奶辈们 、妈妈辈们用大铁锅做出来的饭香的味道,为啥怀念?是因为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家中都换上了不锈钢的用具或是电器设备了,被现代化商品所代替大铁锅在家中也就失去了它的用途。其实不然,不用大铁锅的那还不是真正的农村人,走进我们北方的乡村里你会发现,至今人们的家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还都保留着土灶台,灶台的进火口直接通往里间的大炕,灶台上的大铁锅仍然还在继续着它的用途。仍然在为冬天人们蒸馒头,热炕继续它的使命,特别是到了过年,家家户户必用它蒸过年用的大枣饽饽,而且还都是用八印的大铁锅蒸。

那么,“印”既然做为度量单位,这一印这究竟是多大呢?相信大多人会像农嫂一样非常好奇,也相信十个人回答会给出十种不同的解法。不过说真的,对于这个问题,农嫂特意的去问过专门卖锅的人,也咨询过在计量部门工作的一个朋友,他们说:由于这“印”不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在法定计量单位中并没有明确标准,没有人能准确印之间的换算关系,也没有知道一印到底是多少,那只是过去民间在铸造铁锅的工艺过程中用来做统径的一个词汇。

在过去我们民间老百姓用的锅,基本上都是民间铁匠造铸的,标准并不严格,统径不是很精密。过去人们通常测量物体的统径尺寸时常用的办法就是用手去比量,把手指张开,把母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度数作为某物体的直径面积。百姓通常称拇指和食指张开的直径为一捺,有的地方叫一揸。而用在测量铁锅的口径上人们就把捺量的几捺的数量换散成了印,也就是把捺用印来代替,所谓几印,实际上就是几捺或几揸。

后来随着 社会 的推进,民间手艺人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对于民间使用的大铁锅的制作上也越来越标准,外制作工艺上慢慢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尺寸,按现在的说法在铸造统径标准上,六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0厘米,七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6厘米,八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72厘米。现如今随着 科技 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锅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大铁锅不在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做饭用具了。

但在我们农村人眼里,不管什么锅做出来的饭菜都没有大铁锅做饭出来的有饭香味。现在这些锅做出来的饭、炒出来的菜相比柴火烧铁锅做得饭缺乏了烟熏味,而恰恰这个天然的味道也只有柴火烧铁锅才能融入食材中,有了这个味道做出来的饭菜就是觉得有韵味,让人特别的喜欢。另外,在我们农村“锅”还有另一层不同的含义,锅是家中过日子的象征,是家庭和睦幸福的指数,家中有锅日子过的才稳当。

铁锅贴饼子怎么和面

铁锅贴饼子在北方又叫一锅掀,就是说锅底下炖鱼,上面锅壁上贴饼子,一切打对好之后,将锅盖盖上烧火,揭开锅香喷喷的十分诱人。

方法/步骤

1.铁锅炖鱼贴饼子,因为东西多,有菜又有饭,所以对锅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是农村的灶台上的大铁锅,这种锅比较大,空间充裕,不管是鱼还是饼子,在里面都不至于拥挤,炖出来特别香。

2.在炖鱼之前,先将玉米苗和好,放在一边醒着,在和面的时候,玉米面里面最好掺杂些白面,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就可以,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进行调节。

3.将准备好的鱼打对好,洗干净,按照平常炖鱼的方法,放进大锅里,然后在里面放上水,要求比平时多放一些,鱼弄好后,就可以开始烧柴火了。

4.将玉米面端到大锅边,然后从盆里抓出一把,好像做馒头一样,放在手心里圆一圆,然后贴在锅边上,要求贴的时候留出一段距离,而且不要掉到锅里面。

5.当玉米面围着锅贴满一圈的时候,就可以盖上锅盖了,如果面不够贴一圈的话,也可以少帖几块,多些少些都没关系,只是要贴结实,不要让玉米饽饽掉进鱼汤里。

6.如果是初次做,手艺不娴熟,还可以在鱼上面放上一个屉,这样饼子就不会掉下去了,烧大火烧到开,能够闻到鱼和饼子的香味时,就可以揭锅了。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分享一下做法,喜欢的朋友赶紧学习一下吧。

家常锅贴

1.首先,我们在盆中加入面粉300克,把面粉分成两半,一半用80毫升的开水和面,另一半用80毫升的凉水和面,边倒边搅拌,把面絮揉成面团,静置饧面20分钟。

2.饧面的时间我们准备馅料,碗中打入两个鸡蛋,加入芝麻香油5克,食盐1克入底味,搅拌均匀。

3.打开电饼铛,均匀刷上植物油,油烧热以后,把蛋液倒入锅中,翻炒至蛋液全部定型,把鸡蛋从锅中盛出切成鸡蛋碎。

4.韭菜洗干净以后,切成末提前泡软的粉条切碎,和鸡蛋放在一起,加入少许色拉油,胡椒粉1克,食盐2克,十三香1克,鸡粉2克,芝麻香油10克,香油能在韭菜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韭菜大量出水,搅拌均匀,馅料就调好了。

5.这个时候,面团也饧好了,我们案板上撒上底面,把面团取出来,轻轻的揉几下,把它揉光滑,搓成长条,下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

6.在面剂子上撒上干面粉,防止粘连,把面剂子逐个摁扁,擀成中间稍厚边缘稍薄的饺子皮,这样包的时候不会露馅。

7.面皮全部擀好以后,我们开始包锅贴,在面皮上放上调好的韭菜馅,把面皮对折一下,像这样 向前移动着捏合开口,捏出一个月牙状的锅贴。

8.锅贴全部包好以后,我们调一些面糊,盆中放入一小把玉米面,一小把面粉,倒入适量的清水,调成很稀的面糊,用来做冰花,再加入植物油10克,使冰花更加酥脆。

9.电饼铛烧热,均匀刷上油,油温五成热时,把包好的锅贴生坯放入锅中,倒入调好的面糊,轻轻转动锅,让面糊均匀铺在锅底,面糊的量要稍微没过锅贴底部,盖上锅盖,烙2分钟左右,让锅贴内部更快成熟。

10.2分钟以后,在锅贴表面淋上植物油,保留饼皮内部的水分,使饼皮更加柔软,然后盖上锅盖再烙3分钟,把锅贴烙熟烙透。

11.3分钟以后,锅内面糊已经烧干,底部出现了一层很漂亮的冰花,金黄酥脆,表面仍然是柔软筋道的口感。

小贴士:

1.给馅料调味的时候要多放一些植物油,以免韭菜大量出水;

2.面糊的量要稍微没过锅贴底部,能够产生足够多的蒸汽,更容易烙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