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喝头啖汤内涵-敢饮头啖汤

下午三时,把手头的工作交代好了,中港星工业园物业管理处负责人陈新帆便去了园区的党群服务V站,那儿,中港星义工队的几名队友已经坐定,正等着他一起开义工队的年度总结会。

晚上八时,在大浪街道大型城中村宝龙新村299栋前的篮球场上,广场舞的乐声刚刚停下,刘大姐和姐妹转身走进了球场边的V站里,人手一杯热茶,小小的V站充满了笑声。

夜幕下的宝龙新村,党群服务V站灯火通明,如同长明灯一般陪伴着居民的夜生活。

晚上九时十五分,民乐社区党群服务V站门前,程序员陈勇轻轻扭头“刷脸”,大门随即打开。走进V站,他在议事室坐下来,打开书本,开始了在职研究生考试的备考复习。

陈新帆,刘大姐,陈勇,不同身份的三个人,在同一天的不同时段里,他们的生活轨迹都不约而同地与同一空间——24小时党群服务V站,发生着交集。

24小时党群服务V站是深圳市龙华区的首创。今年以来,龙华区结合辖区“三多一大”(城中村多、工业园区多、外来人口多、管理服务压力大)特征,在城中村、工业园区、老旧小区等人群集聚、公共配套缺口大的地方率先布设14个“不打烊”的党群服务V站。

V站虽小,便民服务一应俱全。

24小时开放的V站,空间微小一如其名,却可提供从民生业务代办到自助政务服务等的一站式服务。尤其是在晚间,灯火通明、刷脸即入的V站如同陪伴在党员群众身边的一盏温暖的长明灯。

“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这是24小时无人值守“不打烊”的V站秉持的“理念”,也是陈新帆、刘大姐及陈勇共同的感受。

1、一条“长龙”催生党群服务新思路

在龙华区,党群服务V站、24小时开放、一站式服务等拆开来看,其实均非新生事物。

约莫两年前,在深圳市城市基层党建标准化要求基础上,龙华区便结合实际,以龙华街道为试点,在1个社区配套建设1个党群服务中心之外,延伸建设了多个党群服务V站,扩大服务群众覆盖面,得到党员群众的肯定。

龙华区在1个社区配建1个党群服务中心之外,延伸建设了多个党群服务V站。

在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与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率先落地,同样备受居民欢迎。

但是,将V站与24小时开放、一站式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却是新的创举。

宝龙新村党群服务V站门楣上方,代表24小时开放的时钟很显眼。

宝龙新村V站是第一个试水24小时开放的V站。在宝龙新村小区的一次走访中,V站负责人、大浪街道浪口社区第一书记廖红远看到,为了递交幼儿园入园的计生材料,家长们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排起了长龙。

“家长们都是请假来交材料的,我当时就想,我们的V站能不能有这种代办的服务,而且是在家长们下班的时间,他们就不用专门请假了”,廖红远说。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排起的长龙,成为了24小时V站的触发点。

彼时,“朝九晚六”的党群服务V站已经在龙华街道试点铺开。廖红远琢磨着:能否打破“朝九晚六”的服务模式,“既然是服务党员群众,就必须以他们的时间方便为准,朝九晚六显然不够”。

这个灵光乍现的念头,不料正是V站发展的大势所趋。龙华区委组织部不久就将已经星罗棋布的党群服务V站推入了升级的轨道,将“朝九晚六”的服务时间延长成了“24小时开放”,并就此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党群服务模式。

2、“吃螃蟹”的宝龙新村V站

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条长龙里,廖红远看到了V站从服务时间到服务内容整体升级的端倪。龙华区委组织部更从中看到了社区治理、管理和服务走向精准化、精细化的新方向,随后科学统筹布局V站建设,大力推进V站的创新发展。

但是,“24小时开放”的理念固然亮眼,在落地的时候,却衍生出一系列课题:什么服务是党员群众必需的,尤其是必须在下班后才能解决的?夜晚开放期间,是否需要有人值守?群众如何方便进出,所需服务如何开展?安全与监管问题如何破解?

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进入24小时V站。

无疑,对这一系列课题的破解,便构成了党群服务V站整体升级的主体框架。

在区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和大浪街道党工委领导下,今年9月23日,在宝龙新村篮球场边第299栋居民楼一层,全新建设的党群服务V站正式启用。V站的门楣左右,“24小时”字样分外地抢眼。

3、“一切都以居民群众方便为主”

作为全区第一个24小时V站,宝龙新村V站与众不同:

通过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自动门、身份证识别器等设备,将服务时间延长至24小时,并实行无人值守,居民刷身份证可自由进出V站,而工作人员在手机APP上可以实时查看到V站情况,并进行人机对话,管理运营可以“一手掌控”。

同时,V站设置了“党建百宝箱”,一方面党员通过刷身份证免费领取党旗、党徽、党章、组织生活记录本等用品,联合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可以依托阵地,随时随地就近开展组织生活,学习新思想新要求;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16项自助服务和包括场地使用证明、小散工程、计生证明等6项民生业务的代办服务。

前者包括衣物缝补、共享雨伞、简易医疗、“青年驿站”申请、招聘和租房信息提供等,特别是“证照通便民自助拍照打印复印一体机”文件打印、资料复印、拍摄证件照均不收取费用。后者,居民只需备齐办理业务的相关证明,刷身份证放入指定箱中,社区党委定人、定时、定点开箱代办,办结后系统将自动通知领取,居民刷身份证可以取走,免去居民奔波之苦。

“不打烊”的V站很方便,图为宝龙新村居民在晚上十点来到V站办理代办事项。

“所有的服务,都是冲着居民的刚需来的,而且一切都是以居民群众方便为主”,廖红远说。如今,投入使用不到两个月,宝龙新村V站已经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暖心贴心服务得到辖区群众纷纷点赞。

4、2.0版党群服务V站来袭!

24小时开放、无人值守、智能监控、一站式服务……宝龙新村V站刷新了外界对党群服务阵地的认知,也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党群服务路子。

龙华是深圳市人口最密集的城区,辖区城中村多、工业园区多、外来人口多,管理服务压力大。如何将更多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沉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这是亟需解答的问题。

宝龙新村V站的探索显然极具示范价值和普及意义。在龙华区委组织部的主导下,宝龙的思路被进一步提炼、升华,并在全区开枝散叶。

如今,已有14个24小时党群服务V站在龙华落地。这些“不打烊”的新型V站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以群众需求为“半径”和导向,面积多在50平方米左右,选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覆盖不足的城中村、工业园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

而且,V站统一采取标准化建设,设计具有高辨识度的24小时LOGO,内设功能及服务也有统一标准,服务团队和管理规范统一上墙,提升了党群服务阵地的权威性,增强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度。

在中港星工业园,24小时V站成了园区的招牌。园区物业管理处负责人陈新帆有事没事总喜欢到V站去看看。他对V站配备的各种便民设施,尤其是自助拍照、打印、复印一体机赞不绝口,“这是我们一直期望的服务,非常方便园区的青工,我们园区的竞争力都因此大大提升”。

5、“我们有了做主人的感觉”

重装上阵的24小时党群服务V站,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

龙华区委组组织部负责人这么解释:V站的内涵重在4V:取Values(价值观)为目标,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推动党员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VIP(重要的人)为宗旨,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当做最重要的人来服务;取Volunteer(志愿,自愿)为理念,形成“党员志愿引领、群众自愿参与”的新常态;取Voice(声音,心声)为作用,传递党的声音,倾听民众心声。

其中,激活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被作为V站使命的重中之重。

作为24小时V站的先行者,宝龙新村V站再次喝下“头啖汤”。V站建立了社区治理积分管理制度,设置了10大类67项积分清单,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上报安全隐患、参与社区各类整治行动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食用油、大米等礼品,以此发动引领居民到V站来当志愿者,共同为群众服务,为社区治理出力。

“我们对公共安全、管理、服务进行分类,居民扫码就可以加入志愿者群,每服务一小时可积分15分,一天就有120分,可以兑换洗衣液等,1300分就可以兑换小冰箱、微波炉、阅读器等”,V站党务工作者坦言,目前V站固定的志愿者已有84人,他们的参与让社区治理的精准度大大提升。

不仅如此,V站接到居民诉求,社区党委会指定党员、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组织居民志愿者共同开展整治,及时在V站“民意墙”对整改情况进行公告。“桩桩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形成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互动。

在宝龙新村,V站就在居民楼脚下,V站的每一步前行,也都在居民的眼皮底下。

“我们见证了V站的每一个服务、每一次活动。我们既是服务的享受者,也是服务的参与者”,志愿者夏骏勇老师住在280栋,就在V站的斜对面。他坦言,“在宝龙这儿住了20多年,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党组织和我们在一起了,我们有了做主人的感觉”。

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龙华区共建有193个党群服务阵地,包括社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和大型企业、大型社会组织等党群服务中心,以及一批城中村、老旧小区党群服务V站,搭建了“1+N+V”党群服务阵地体系,群众1公里之内能找到1个党群服务阵地,基本实现10分钟党群服务圈。接下来,龙华区将继续深化24小时党群服务V站的服务,把好事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官宣!新基建的范围定了,这些城市将成新赢家

区块链纳入新基建的时间是

在2020年4月20日的时候,国家发改委按照惯例召开在线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回应了大家新基建的广泛讨论,确定要把“区块链”算进新型基础设施中的信息基础设施。早在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基础设施建设做了一个新的定义,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4月20日,发改委将区块链列入到了新基建的基础设施中。伍浩曾说,现在的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3个方面内容,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请点击输入描述(最多18字)

4月20日发改委新基建首次纳入区块链是哪个板块

纳入区块链、物联网科创等内容。

1、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查询2020年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2、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新基建包括哪些方面?

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我国的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有哪些?

有星火·链网。星火·链网是在工信部的领导与专项支持下,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北航、北邮、中国联通等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设的国家区块链新型融合基础设施。像趣链科技这样的区块链独角兽企业也是其骨干节点技术供应商。满意请给大大的赞。

官宣!新基建的范围定了,这些城市将成新赢家

文丨西部菌

2020开年至今,在经济领域,“新基建”绝对是最火的词之一。

不过,关于新基建的内涵,此前一直都是媒体和机构根据相关会议作出的分析,缺乏正式界定。

它主要被解读为七大方面:

现在,官宣来了。

20日上午,相关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概念和范围。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具体内容为:

可以看出,“新基建”与此前流行的“七大领域”说法有一定出入,外延大为扩宽。比如区块链、智能交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都包括在新基建之内。

众所周知,2008年的那一轮大基建,主要加速了一批内陆高铁枢纽城市的崛起。

重庆、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等城市都是直接受益者。由此也奠定了它们在全国城市版图中的地位。

新基建的到来,又将如何改变区域经济版图?有哪些城市已经走在了前列?

01

新基建:主要是大城市的游戏?

新基建是相对传统的基建模式而言的。

以2008年那一轮为例,主要是“铁公基”模式。全国高铁网络的完善就是始于那次。

而新基建,除了建设内容不同,比如由主要完善铁路、公路等硬件设施,变为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据信息化基础设施,另一个重要不同,则是投资主体的差别。

“铁公基”模式主要是依靠国家财力驱动,它讲究的是公平。但是,新基建主要是靠社会资本驱动,也就是说,企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更推崇的是效率。

最近一些互联网巨头、通信巨头都纷纷宣布进军新基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而投资主体的差别背后,也反映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更靠近产业端。

不管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还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都与具体的产业直接挂钩,而“铁公基”则是普惠性的基础设施。

也就是说,这轮投资流向哪些城市,本身是要看基础的。比如,那些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有人才、产业基础的城市,将更可能获得投资的青睐。

这基本上决定了,新基建也将主要是大城市的游戏。

毫无疑问,新基建将进一步加剧城市竞争的“马太效应”。这与近几年的城镇化发展方向更突出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02

新基建能否催生加强版“高新区”?

因此,新基建时代,对个人来说,坚定选择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将成为越来越必然的选择;对企业投资而言,也同样如此。

因为新基建背后的资本流向地,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新产业诞生地,它对应的就是人、产业、消费的聚集。

这比传统基建时代的投资参考要更准确。如有数据统计,36个高铁节点三线城市中,有26个出现人口流失。

换言之,这些城市开通高铁后,由于与大城市的“距离”拉近,反倒加速了人口流失。

而新基建主要体现在产业端,它与人口、资本、产业都具有强相关性。因此,新基建重仓的地方,一定差不了。

打个比方,新基建对应的产业升级,尤其是新兴技术产业对区域的影响,可能接近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布局的国家级高新区。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68个国家级高新区。多数情况下,高新区都是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绝对高地。甚至不少城市的扩张、新城建设,也主要就是依托高新区拉动。

国家高新区之所以对城市发展有如此大的牵引力,主要是因为它代表的是新的生产力,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区域。

所以,它的人才素质、房价、消费等在一个城市中也往往是“头一档”。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此轮新基建不太可能再在每个城市都催生出一片全新的加强版“高新区”,并且不少新基建项目就是依托现有的高新区产业、人才基础进行布局。

但是新基建重点发力的区域,大到一个城市,小到城市中的某个版块,成为新的经济“热点”地区,这一点应该是大概率。

03

哪些城市喝到“头啖汤”?

虽然新基建的范围日前才正式确定。但是,政策和资本早就有所行动,并且已有城市喝到了“头啖汤”。

最近,多个部门接连公布的几个名单,就是一个缩影。

比如,上个月,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四地获支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而就在16日,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名单公布。

涉及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厦门、济南、广州、澄迈、成都。

而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内容,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这些被点名的城市及其相关区域,在新基建上也将获得针对性加持。

另外,新基建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方面,最近也有一批城市收获大利好。

日前,《关于促进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的意见》共有9大城市11座机场被点名。

所谓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实际就是推进这些交通枢纽城市的空铁大联运。

当然,还有一些交通枢纽城市此次未被点名,并不意味着就被排除在新基建的轨道交通建设利好之外。

一方面,空铁联运是大势所趋,重点交通枢纽城市都将有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的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已经开建,此次公布的只是计划建设名单。

比如,成都在建的天府国际机场,就预留了高铁站,并且途经的成自高铁已于去年开工。

而重庆的江北机场日后通过支线连接的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也已开建。

另外,要特别提到的一个城市是贵阳。

贵阳这几年在大数据产业上颇有建树,这恰好对应了新基建这一新风口。

而《“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

这意味着,像贵阳等非头部中西部城市,也可以在新基建中分一杯羹,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每一轮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升级,都是城市格局重塑的重要窗口。

新基建时间正式开始,一个新的城市竞争时代也相应到来,任何不想掉队的城市,都需要抓住这个机会。

新基建是什么项目

新基建是指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频繁出现,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热词,但一直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文丨西部菌

2020开年至今,在经济领域,“新基建”绝对是最火的词之一。

不过,关于新基建的内涵,此前一直都是媒体和机构根据相关会议作出的分析,缺乏正式界定。

它主要被解读为七大方面:

现在,官宣来了。

20日上午,相关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概念和范围。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具体内容为:

可以看出,“新基建”与此前流行的“七大领域”说法有一定出入,外延大为扩宽。比如区块链、智能交通、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等都包括在新基建之内。

众所周知,2008年的那一轮大基建,主要加速了一批内陆高铁枢纽城市的崛起。

重庆、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等城市都是直接受益者。由此也奠定了它们在全国城市版图中的地位。

新基建的到来,又将如何改变区域经济版图?有哪些城市已经走在了前列?

01

新基建:主要是大城市的 游戏 ?

新基建是相对传统的基建模式而言的。

以2008年那一轮为例,主要是“铁公基”模式。全国高铁网络的完善就是始于那次。

而新基建,除了建设内容不同,比如由主要完善铁路、公路等硬件设施,变为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据信息化基础设施,另一个重要不同,则是投资主体的差别。

“铁公基”模式主要是依靠国家财力驱动,它讲究的是公平。但是,新基建主要是靠 社会 资本驱动,也就是说,企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更推崇的是效率。

最近一些互联网巨头、通信巨头都纷纷宣布进军新基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而投资主体的差别背后,也反映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更靠近产业端。

不管是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还是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它都与具体的产业直接挂钩,而“铁公基”则是普惠性的基础设施。

也就是说,这轮投资流向哪些城市,本身是要看基础的。比如,那些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有人才、产业基础的城市,将更可能获得投资的青睐。

这基本上决定了,新基建也将主要是大城市的 游戏 。

毫无疑问,新基建将进一步加剧城市竞争的“马太效应”。这与近几年的城镇化发展方向更突出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02

新基建能否催生加强版“高新区”?

因此,新基建时代,对个人来说,坚定选择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将成为越来越必然的选择;对企业投资而言,也同样如此。

因为新基建背后的资本流向地,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新产业诞生地,它对应的就是人、产业、消费的聚集。

这比传统基建时代的投资参考要更准确。如有数据统计,36个高铁节点三线城市中,有26个出现人口流失。

换言之,这些城市开通高铁后,由于与大城市的“距离”拉近,反倒加速了人口流失。

而新基建主要体现在产业端,它与人口、资本、产业都具有强相关性。因此,新基建重仓的地方,一定差不了。

打个比方,新基建对应的产业升级,尤其是新兴技术产业对区域的影响,可能接近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布局的国家级高新区。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68个国家级高新区。多数情况下,高新区都是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绝对高地。甚至不少城市的扩张、新城建设,也主要就是依托高新区拉动。

国家高新区之所以对城市发展有如此大的牵引力,主要是因为它代表的是新的生产力,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区域。

所以,它的人才素质、房价、消费等在一个城市中也往往是“头一档”。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此轮新基建不太可能再在每个城市都催生出一片全新的加强版“高新区”,并且不少新基建项目就是依托现有的高新区产业、人才基础进行布局。

但是新基建重点发力的区域,大到一个城市,小到城市中的某个版块,成为新的经济“热点”地区,这一点应该是大概率。

03

哪些城市喝到“头啖汤”?

虽然新基建的范围日前才正式确定。但是,政策和资本早就有所行动,并且已有城市喝到了“头啖汤”。

最近,多个部门接连公布的几个名单,就是一个缩影。

比如,上个月,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四地获支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而就在16日,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名单公布。

涉及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厦门、济南、广州、澄迈、成都。

而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内容,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这些被点名的城市及其相关区域,在新基建上也将获得针对性加持。

另外,新基建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方面,最近也有一批城市收获大利好。

日前,《关于促进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的意见》共有9大城市11座机场被点名。

所谓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实际就是推进这些交通枢纽城市的空铁大联运。

当然,还有一些交通枢纽城市此次未被点名,并不意味着就被排除在新基建的轨道交通建设利好之外。

一方面,空铁联运是大势所趋,重点交通枢纽城市都将有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的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已经开建,此次公布的只是计划建设名单。

比如,成都在建的天府国际机场,就预留了高铁站,并且途经的成自高铁已于去年开工。

而重庆的江北机场日后通过支线连接的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也已开建。

另外,要特别提到的一个城市是贵阳。

贵阳这几年在大数据产业上颇有建树,这恰好对应了新基建这一新风口。

而《“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

这意味着,像贵阳等非头部中西部城市,也可以在新基建中分一杯羹,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每一轮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升级,都是城市格局重塑的重要窗口。

新基建时间正式开始,一个新的城市竞争时代也相应到来,任何不想掉队的城市,都需要抓住这个机会。